交互设计师心得——“变色龙”

2009-07-03 18:10 阅读(?)评论(0)

周五要写周报。周报要写“问题及建议”。有时没有问题和建议的时候,会写一些心得总结。

所以,往往写了周报后,就会激发我写blog的想法,因为有些“心得体会”不能开个头,开个头就想扯完。

本周的心得体会是——做交互设计师,要做变色龙。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形象”。

玄妙了些?

我基本上比较讨论概念化的文章。但是没办法,

记得以前有人说过说交互设计师要“多语言”,和产品经理能够以商业的语言对话,一转身和前端就能谈上java script,然后还能和开发对上几句“技术实现性”,总之,要知道他们说什么,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做不到……

其实我很认同,但是我只能努力,因为今天我去找前端让他解决一个问题时,他改了个词就好了我懵懵懂懂听他讲解给我听还是似懂非懂。

那,同样的,做变色龙,也是这个道理。

我之前是做产品策划的。让互联网的产品从无到有,老板大脑里一个很随机的想法,口头传达给你,经过探询、讨论、需求整理,与技术部讨论解决方案后形成一份规划方案,基本上就是一些“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东东”,“谁已经做了这个东东”,我们相比他们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弱势,如何规避,我们需要哪些功能点,分别是什么……需要多少的开发人日之类的——和现在的PRD类似了。

所以,当时的想法,基本上还是宏观的。然后我做了交互设计师后,发现我宏观不起来了。

因为有产品经理去做宏观的事情,他们做规划,做协调做沟通,甚至做基本的概念设计。

有个别的项目到轮到交互设计师出场的时候,大局已定,交互设计师需要去执行——一开始就是细节

所以,交互设计师容易一开始就陷入到细节里,跳都跳不出来。

经过一些争取,有些项目开始改进了协作流程,交互设计师能够从一些开始就参与了,产品经理开始写FBRD的时候,交互设计师也开始做线框图了。这样,大局里还或多或少有一些交互参与的影响,交互设计师不但能够更好理解需求的来源,以及问题和限制,还能够从设计师的角度给予一些建议。

但是,可惜的是,有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细节的设计中,纠结到细节里的影响有了后遗症,即使前期参与,也发现在听着需求分析时,大脑里都是各种弹出面板和浮出层……已经开始在做“交互”了。

但是,作为交互设计师来讲,宏观不能丢——因为你需要从细节里跳出来,站在解决方案之外去审视需求本身的合理性,你要能够理解产品经理的需求背后的原因以及目标。能够和产品经理在商业需求层次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去提供更优化的设计解决方案,才是最顺畅的协作。

而,项目同时要求你,不能丢弃细节。

以前在你眼里平淡无奇的看似很简单的页面,其实你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手要商业,一手要用户,两手都要抓。一手要宏观,一手要细节,两手都要硬。所以,交互设计师要“变色”。

1. 项目前期(商业需求讨论、评审、线框图初稿设计)——想像自己是PD(当然,不能越俎代庖)。去理解他的商业意图和战略规划,竖立大局观,考虑关联项目和风险点。考虑技术可行性与投入产出比。

2. 项目中期(线框细化以及交互设计文档写作、需求分析阶段,HTML制作阶段)——把自己想象成测试。乐于去考虑各种交互细节,规避日后的调整成本。

3. 项目后期(界面验收及开发、测试阶段)——不可避免在这个阶段要做一些界面验收乃至调整,测试也会反馈一些需要前端修复的bug,作为交互,把自己想象成为PM,用责任心去协调UED内部的协调与组织,配合项目组进行调整与修复。

审视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呀。大家一起努力。 

  最后修改于 2009-11-22 19:0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